
秋季的奧地利開始進入農休的季節。稻田休耕、牧農將放牧在高山的牲畜趕回平原,準備明年春天孕育新的生命。
每個大小鄉鎮尤其是村莊,趁著休耕沒那麼多的農務,也順便展示以及銷售推廣當地的農產品增加一些收入,因此也就有所謂的農產品慶典〝Heimat Herbst〞。
秋季的奧地利開始進入農休的季節。稻田休耕、牧農將放牧在高山的牲畜趕回平原,準備明年春天孕育新的生命。
每個大小鄉鎮尤其是村莊,趁著休耕沒那麼多的農務,也順便展示以及銷售推廣當地的農產品增加一些收入,因此也就有所謂的農產品慶典〝Heimat Herbst〞。
法國白麵包與義大利白麵包同樣是由麵粉、酵母、水跟鹽所組合,其中差異是義大利麵包製作多增添了橄欖油使的麵包增加了些滋潤,更是標榜著義大利麵包的健康。
迷你罌粟籽捲心麵包 /Mini Mohn Bussi 是奧地利的酵母小麵包,屬於點心類。
目前是由市場麵包佔有率最高的ÖLZ公司獨家製作。有3種口味榛果,罌粟籽,以及奶酪3種口味。
一包250g售價1.49歐元。
其實原本是想製作標題為〝全麥十榖雜糧麵包〞,結果家裡的麵粉種類型號庫存都有偏偏就是少全麥。照以往的個性是缺什麼就買什麼,腦筋非常直接懶得變通。
隔了好一陣子沒做麵包,手邊很多麵包製作材料需要在期限之前消耗,所以這款雖說名稱換了「斯卑爾脫健康雜糧麵包」,可是主題還是以健康為前提~
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樣想消耗手邊材料,那你就內容稍微換一換不影響的。
將斯卑爾脫小麥脫換成全麥或是小麥,7榖換10榖想要多少榖都可以只要你喜歡。雖然雜量麵包一般口感都比較粗糙,但只要依照正確比例,對喜歡麵包組織濕潤、柔軟的口感則不會有影響,反而加了雜糧粉健康且更豐富。
這 7榖麵粉 裡面有全麥、燕麥、蕎麥、大麥、小米、斯卑爾脫小麥、黑麥。這些都是在此地碾粉廠現買榖粒當場研磨,所以非常新鮮。
喜歡哪一種榖麥、比例多寡......都可以要求,不過考慮不增加販售人員的工作,我就隨現場人員製作的購買。
多數人對於標榜健康的雜糧麵包,印象就是費力的咀嚼、不好吃、或是難下嚥。
其實吃東西最怕本末倒置,為了健康卻得吃很難吃的東西,然後還得自我心理作戰強調養身或是練牙齒,我覺得不需要如此痛苦,這樣的結果不一定是好的。
像我家孩子的年紀正是在貪口慾得時候,如果製作雜糧麵包難以下口他是不會要吃的,所以麵包要做的健康當然還是要兼顧口感。
麵包添加雜糧在正常比例之下,依然可以達到營養的攝取,不需要刻意增加粗糙的雜糧或是比量加高。
家裡人口多每個人口味不同,如果要吃的健康可以在食用雜糧健康麵包的時候,另外再搭佐攝取其它營養即可,這是我的想法。
這款「斯卑爾脫小麥健康雜糧麵包」強調它是雜糧製作而成。雜糧麵粉佔53%確一點都不會覺得粗糙或是乾硬,所以想吃健康雜糧可以製作這一方式的麵包。
完成烘培後的質感是~皮薄酥脆,內部濕潤柔軟,口味與口感介於法國麵包與土司之間。
前製麵糰 的製作讓這一款麵包不論在溼潤度,組織的彈性,以及口感都加分許多。
【前製麵種】
法國麵粉Weizenmehl......150g (Type550)
水Wasser......85g
速發酵母Germ.....1/2小匙
糖Zucker......15g
鹽Salz......1小撮
【主麵糰】
法國麵粉Weizenmehl......200g (Type550)
斯卑爾脫小麥粉Dinkel Mehl .....120g
綜合榖粉 7 Korn......30g
燕麥片Haferflocken......30g
麥芽粉Backmalz......5g
速發酵母Germ......1.5小匙 (1小匙3.5g)
糖Zucker......25g
鹽Salz.....7g
水Wasser.....205g
前製麵種.......全部
奶油Butter.....25g
作法
(冷藏20小時後的前製麵糰)
1.〝前製麵種〞材料全部混和揉成光滑麵糰,放置於保鮮盒或是食物料理袋於室溫(21~30度C) 30分鐘之後,移入冰箱5度C冷藏16小時。
◎夏季室溫若是高於30度C,請縮短放置於室溫的時間,觀察麵糰酵母活化,麵糰膨脹即可移入冷藏。
2.奶油後製。將主麵糰材料全部混合成初始麵糰之後,加入撥成塊狀的〝前製麵種〞揉成光滑麵糰在加入奶油揉至完成麵糰。
3.將完成麵糰表面抹一些油,保持濕度防止表皮結枷,放入盆中覆蓋保鮮膜或乾爽毛巾。
4.將麵糰置於(25~30度C)室溫進行基礎發酵2小時 。(發酵2小時後的麵糰)。
5.將麵糰分割成2份....滾圓 鬆弛15分鐘
6.將麵糰整形。完成後將麵糰放至於鋪上烤紙的烤盤上進行最後發酵90分鐘。
預熱烤箱 230℃
7.以鋒利的刀刃在麵團上畫刀,鬆弛10分鐘之後,以噴槍在麵包上噴灑水器....打開烤箱將麵團送入,往烤箱噴水氣關上烤箱門。
◎割劃麵糰的刀最好是用薄片刀片,除了鋒利之外、刀片較薄,劃出的刀痕才能一氣喝成漂亮的形狀。
8.關上烤箱門後立即將烤箱溫度降為190度C.........繼續烘烤 全程 烘烤時間30~35分鐘
9.烘烤時間完成前5分鐘略約打開烤箱門,讓水氣散發幾秒之後立即關上烤箱門。至麵包直到金黃。
10.烘烤時間完成將麵包移出烤箱,至於網架上放置完全冷卻。
◎沒有法國麵粉直接用高筋麵粉替代亦可。
斯卑爾脫小麥長棍麵包Dinkel Baguette
許多人需要攝取一些李子乾幫助腸胃蠕動,把李子乾加在麵包裡好吃兼顧健康。
此「李子乾甜麵包」麵團取食譜一半製作。另一半的麵團製作了「迷你核桃捲心麵包 /Mini Walnuss Bussi」。妳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決定製作。
同一款麵團 2款麵包製作差異:發酵時間不同、橄捲方式不同、烘烤方式不同,結果亦不同。
此份材料可以製作 4個 如下相等重量的「甜麵包」。
材料:
(A)前製麵種
高筋麵粉 Weizenmehl.......120g (Type550 )
水Wasser......60g
速發酵母Germ....... 1/2小匙
細白砂糖Zucker ........15g
(B)主麵糰
高筋麵粉 Weizenmehl.......280g (Type550 )
牛奶Milch........ 80g
速發酵母Germ....... 1.5小匙
全蛋Ei....... 1個(XL)
砂糖Zucker ........60g
鹽Salz .......1/2小匙
香草精Butter Vanille ......1小匙
前置麵糰.....全部
室溫奶油Butter .......40g
餡料:
李子乾Backpflaumen......100g
作法:
1.前製麵種製作方式請參看(這裡)。
2. 除了奶油。將麵團全部材料混合成雪花片狀,再將〝前製麵種〞撥成小塊加入主麵糰,全部揉均勻光滑的麵團,.........
3.最後再加入奶油揉成完成麵糰。放置室溫基本發酵90分鐘。
取總材料。完成之總麵糰1/2的量。
3.將麵糰分成2份。一份重約200g。
4.取一麵團桿開成長舌形,中央放置李子乾50g,將麵糰和上邊緣接合捏緊。依照此方式完成2個麵團。
5.將麵團捏和之後.....共桿捲2次。
6.將桿捲完成的麵糰整形成橢圓形狀。
7.放置鋪上烤紙的烤盤,覆蓋毛巾置於溫暖的地方進行.......最後發酵約60分鐘。
◎請觀察麵糰外型的光滑,以及膨脹發酵的程度,調節時間的長度。
預熱烤箱190度C
8.發酵時間完成,在麵糰上以鋒利的刀刃畫上數刀造型,劃刀之後覆蓋上毛巾再鬆弛10分鐘。
9.麵團送入烤箱前以水槍噴霧氣在麵糰上噴洒霧氣,打開烤箱....送入烤箱倒數第2層,在以水槍往烤箱內噴灑水氣之後關上烤爐。
烘烤時間22~25分鐘,至表面上色均勻。
10.在完成烘烤前5分鐘,將烤箱門略約打開一個手掌寬度讓水氣蒸發,關上烤箱門1分鐘。在打開一次散水氣,再關上。至烘培時間完成。
11.將麵包移出烤箱放至於網架上至完全冷卻。
網路資訊:
依據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員巴蘭.阿曼迪說最新研究顯示,西洋李(Prunus domestica)是強健骨骼效果最好的水果。
洋李子乾不但可以預防骨質疏鬆,還可以 逆轉骨質流失的現象。對停經婦女做的初步研究顯示,洋李子水果富含可抵抗疾病的抗氧化劑,也是攝取硼、鉀和維他命K非常好的來源,而這些全是有益骨骼健康的元素。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婦女一 天吃八到十顆李子乾(aka prunes)便有強化骨質的好處。不妨趁現在洋李子的盛產期,開懷大吃新鮮的洋李子吧。
這款「迷你核桃捲心麵包/Mini Walnuss Bussi」小小巧巧的最受孩子喜愛。
尤其是很多小小孩吃不下一整個麵包,這一口麵包可就是為孩子最理想的設計。
做好的「迷你核桃捲心麵包/Mini Walnuss Bussi」冷卻之後放置在餅乾罐裡,大概也放不了多久,可愛的捲心麵包就被吃光光。 一粒重約14g。
這「一口核桃捲心麵包/Mini Walnuss Bussi」是一般的酵母甜麵糰,製作差異在麵糰的桿卷步驟與操作手法。
因為麵包很小所以麵皮不能太厚,而且避免麵包裡的空氣不平均造成膨脹不均勻,因此在桿摺以及最後壓麵包是這一款麵包的技巧。
配方裡的內餡妳會發現少了糖加味,原因是此款核桃粉廠商已經調好糖,所以我只需要調一些牛奶讓核桃粉濕潤即可,如果你自己磨堅果也是可以自己調整甜度。
製作〝前製麵糰〞的好處是麵糰保溼效果好,使製作完成的麵包保持柔軟。前製麵糰製作很簡單也不費事,只需要製作麵包前一個晚上,將麵糰混合揉光滑冷藏過夜即可。
「迷你核桃捲心麵包/Mini Walnuss Bussi」的剖面可以看見細緻的組織,口感也相當柔軟。
材料:
(A)前製麵種
高筋麵粉 Weizenmehl.......120g (Type550 )
水Wasser......60g
速發酵母Germ....... 1/2小匙
細白砂糖Zucker ........15g
(B)主麵糰
高筋麵粉 Weizenmehl.......280g (Type550 )
牛奶Milch........ 80g
速發酵母Germ....... 1.5小匙
全蛋Ei....... 1個(XL)
砂糖Zucker ........60g
鹽Salz .......1/2小匙
香草精Butter Vanille ......1小匙
前置麵糰.....全部
室溫奶油Butter .......40g
(C)內餡
核桃粉Walnuss......250g (含糖)
牛奶Milch.....3~4大匙
麵粉Weizenmehl......1大匙
蘭姆酒Rum.......2小匙
(D)刷面:
雞蛋1粒+牛奶混合
做法:
(A)製作前製麵種:
1.將前製麵糰全部材料混合揉成光滑麵糰,置於保鮮盒或是塑料食品袋中封好,放置室溫30分鐘之後,移入冷藏5度C 6~8小時。
◎有關前製麵團製作可以參考義大利 Biga酵頭 的原理。
(B)製作主麵糰:
2.除了奶油。將麵團全部材料混合成雪花片狀,再將〝前製麵種〞撥成小塊加入主麵糰,全部揉均勻光滑的麵團,........
3.最後再加入奶油揉成光滑麵團(不用到完成狀態)放置室溫發酵30分鐘。
4.將總麵糰量分成2等份。
一等份製作迷你核桃麵包捲 / Mini Walnuss Bussi可做 46個 /一等份麵糰製作了「李子乾甜麵包」。
5.將麵糰桿開成長方形 (約30cmx24cm) 以3折法摺疊。之後再桿開成長方形折3疊,......重複此動作約6次。至麵糰不會沾粘,之後。
6.經過多次桿捲之後麵糰桿成長條片狀,做最後的三摺將邊緣接縫捏合,再桿扁。
7.將長形麵皮切成2段(比較好操作)。將碩成長形的麵團應用義大利壓麵機壓麵皮。
由壓面機最寬口#1 壓2次。
再改#2壓2次,整形麵皮再壓時可以將麵皮摺疊,壓成寬度約5cm的長條。即完成長形麵皮。
接下來即可餡料:
8.核桃粉+牛奶3~4大匙+麵粉+蘭姆酒調勻。
9.桌面上灑上一些麵粉防沾粘,勺一大匙核桃餡以手掌將其輕輕滾動,餡料的粗細約如食指。
滾成圓柱形的餡料無法執起移動,請以滾轉的方式將核桃餡滾到麵皮中央。
10.將長方形片麵糰,包入搓成圓柱形的核桃餡,邊緣接合處捏緊,略加滾動麵糰使之成為均勻之圓柱狀,以鋒利的小刀分割成2.5cm小段。
11.烤盤鋪上防沾紙。一一排列放入烤盤覆蓋保鮮膜,或是毛巾保持麵糰濕度,至室溫中........進行最後發酵至2倍大。
◎必須確實發酵。這樣才能維持小麵包在烘培時,不致於快速膨脹不均勻而變形。
烤箱預熱190℃,
10.表面刷上蛋奶水,送入烤箱倒數第2層
烘烤12~15分鐘至......麵包表面上色均勻,呈現金黃即可。
11.移出烤箱放至於網架上冷卻。完成。
烤完成的「迷你核桃捲心麵包/Mini Walnuss Bussi」底座也是上色非常完美。
下午茶這「迷你核桃捲心麵包/Mini Walnuss Bussi」量不多,也是不錯的選擇。
『德國結 麵包/ Laugenbrezel』特色來自於其特殊的外型,呈現深褐色的外殼鋪著粗鹽顆粒 ,口感酥、薄、脆,結合著柔軟的麵包體。
在德國、或是奧地利所有經過這一種技術生產的麵包,稱之為Laugenbrezel 或是 Laugenbroter。
【麵包體材料】可做12個
中筋麵粉Weizenmehl......500g( Type550)
新鮮酵母Hefe ......15g
室溫奶油Butter.....40g
細白砂糖extrafeiner Zucker.....40g
鹽Salz.....10g
全蛋Ei.....1粒(L)
全脂牛奶Milch......250g
內餡:
2.紅豆沙準備好一份35g滾圓備用。
3.發好的麵團分割成@65g.....整形滚圆。鬆弛15分鐘。
4.將鬆弛完成的麵團以手掌壓扁,在以橄麵棍橄成圓型麵皮,包入一份紅豆沙以手將麵團托成圓球,在以虎口捏合,滾圓,收口朝下。
5.全部麵團包完之後,再從第一個捏合的麵團以手掌輕輕壓扁成厚度約0.5cm。
6.以麵團中央為中心留約一個10圓銅板的大小,再以剪刀放射線的方式.....順圓週等距的剪成5刀。
7.剪完之後的麵包將花瓣稍微翻轉,一邊重疊另一半的花瓣。(不要拉扯麵團,避免破壞麵團形成的筋度)
8.放入鋪上烤紙的烤盤,覆蓋乾淨的乾布(發酵温度约30度)最後發酵約40分鐘。
烤盤放置烤箱中的倒數第2層,
8.麵包上刷上蛋液(+1小撮鹽)中央位置撒上黑芝麻送入烤箱 烘培15分鐘,至表面金黄即可。
9.將烤盤移出烤箱 麵包移至網架上,立即刷上薄薄一層沙拉油增加光澤。放涼。
對於奧地利的居住環境,許多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看法,就是空氣好、水質好、低污染。
雖說奧地利居住生活環境品質良好,對健康有一定的好處,可許多在地人依然相當注重養身。在食物選擇上特別注重所謂的有機食品,除了農產品講究Bio,也就是台灣流行的有機食品,在飲食選擇上更注重金字塔守則,豐富的水果輕質的食物,以及大量使用堅果類。在烘培材料上也都盡量選擇全穀物所烘培的麵包糕點。
在奧地利要買有機食品也是相當方便,當然強調有機價位上就會比較高,但是只要是強調健康有機的產品還是有他的市場。
強調健康的食品價位偏高,自家烘培改變使用麵粉的習慣,自己也可以做出健康麵包。
這一款麵包嘗試用斯卑爾脫小麥麵粉來製作,斯卑爾脫小麥所研磨製成的麵包比小麥口感更好。
製作方式採用法式酵頭Poolish法所製作的麵包保溼性相當的好,高溫烘烤出的成品外殼酥脆,內部濕潤,組織蓬鬆有韌性。雖然製成長棍型實際上的口感卻類似於義大利的拖鞋麵包,但是氣孔上卻細緻的多。
一般高溫烘烤的法式長棍麵包隔日會明顯的乾硬,此款麵包在隔日除了外殼回軟,內部口感依然保持前一日的濕潤,口感新鮮度不減。
【poolish 法式酵頭】4根長棍麵包
斯卑爾脫小麥麵粉Dinkel mehl......200g Type700
水Wasser......200g
新鮮酵母Hefe......1g
poolish作法:
混合水,麵粉和酵母,先放置於室溫21度....30分鐘發酵後......再移置於冷藏5度c......10至12小時。
【主麵糰】
斯卑爾脫小麥麵粉Dinkel mehl......400g ( Type 700)
高筋麵粉Weizenmehl ......100g Type 1050 德 (奧地利W1600)
麥芽粉 Backmalz..... 5g (不是麥芽糖ㄜ~)
黃豆粉.....15g(or 大豆卵磷脂)
鹽Salz......15g
新鮮酵母Hefe.....3g
水Wasser......290ml
做法:
1.法式 Poolish 發酵12個小時之後。將法式Poolish (酵頭)以及主麵團材料放入攪拌機,同時攪拌均勻~將麵糰留在攪拌盆中休息30分鐘....。
2.繼續啓動機器先以慢速揉麵團的2分鐘,再轉高速攪拌4分鐘。
3.將麵糰移置於抹油容中覆蓋........於室溫25~30度C進行發酵 2小時。
4.折疊:
將發酵完成的麵糰移到抹粉的工作檯面,將麵糰進行摺疊 。分割成一份 300克。休息20分鐘。
5.然後整形卷成棍約30公分(長),將棉布固定成波浪狀,將整形好的麵糰直接至於烤紙上放在波浪的棉布中。覆蓋......最後發酵60分鐘。
預熱烤箱 250℃ 連同烤盤
在烤箱開始預熱同時~在麵包體上以鋒利的刀片,長斜型45度角的畫上刀痕。
◎割劃麵糰的刀最好是用薄片刀片,除了鋒利之外、刀片較薄,劃出的刀痕才能一氣喝成漂亮的形狀。
6.當溫度達到250度c......將烤箱門打開於烤箱底放置一杯滾水,水槍噴灑水汽....關上烤箱門避面蒸汽流失。
在麵包體上均勻的噴上水氣......打開爐門將烤盤送入烤箱,........關烤箱門。
2分鐘之後打開烤箱噴一些水氣關上烤門。
烘烤10分鐘之後 ,將烤箱門打開取出水盆,釋放些蒸汽.........快速關上爐門,
將溫度降為230度C.........繼續烘烤 全程 20~25分鐘 直到金黃色。
Dinkel與常見的小麥是近親,斯卑爾脫小麥Dinkel不適合“乳糜瀉”的人群食用, 可是對一些有小麥過敏症的人卻可以食用。
斯卑爾脫小麥Dinkel 100g可食部份含有大約:
碳水化合物 62.4g(不包含9.2%纖維素)蛋白質 11.6g 。以及 食用礦物質與維生素。
麵粉 Weizenmehl Type1050 (高筋麵粉)
具有高提取率,俱深色和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和礦物質,因其穀子研磨高含量比例的麩皮。
Eiweiß蛋白質 11.20 gr
Kohlenhydrate碳水化合物 67.20 gr
甜甜圈或是多拿茲在奧地利近年最受歡迎的吃法~
將多拿茲對半剖之後....在切開面擠上高高的香草卡士達醬合上上層多拿茲,再撒上糖粉。
就是華麗又好吃的“香草卡士達多拿茲”。此甜甜圈與卡士達醬的組合方式讓行銷上又高一等級。
這一款卡士達多拿茲豐富好吃,可是無法像漢堡一樣大口咬下,所以享用時採用叉子會比較優雅不至吃的滿嘴醬顯得狼狽。
多拿茲與卡士達醬可以參考我的食譜與做法:
由於多拿茲夾餡需要更加蓬鬆輕盈,因此我會介紹這一款沙河的多拿茲體。
許多美食雖然外表形狀相似,但不能妄下定論歸類為絕對依樣,很多東西材料一些些的差異都會決定成品得口感,這跟烹飪時加調味一樣,下的輕重也多少會影響每個人的喜好。
另外一款甜甜圈,或是油炸餅的麵包體則略約扎實,可以加果醬比較合適。也適合喜歡比較口感扎實的人。
卡士達醬製作 記得一定要冷藏定型之後,才擠在多拿茲中當夾餡。過於稀釋的卡士達醬是無法固定挺立。
所以記得卡士達醬的軟硬,濃稠,除了需要你耐心的去觀察調整還一定要冷藏。
從2月份進入春天開始,就是進入歐洲的嘉年華的熱潮。
嘉年華大致上的意義是;送走嚴寒冬季迎接春天的一種儀式,從嘉年華結束之後人們也就要準備春耕,正式
進入新的年度。
嘉年華最有名的是巴西的美麗舞孃,義大利華麗詭異的面具,事實上在歐洲有更多地區的嘉年華慶典更具傳統意義更好看,只可惜有些傳統是區域性的,沒有足夠的資訊也無緣欣賞美麗的地方傳統。
在奧地利嘉年華可以說是全民運動,大家的參與性相當的高,不只是參與性高‘投入的興致也很高昂,你很難想像這種民族性的參與,自我約束規範......是那麼的團結年年不變。
嘉年華在此地你找不到一個地方不舉辦,小從幼稚園’各級中學‘機關團體’鄉‘鎮’城市.....,到處都會選擇一天當作她們自己的歡樂活動,有時候一個嘉年華幾個地方參與下來,也真的是讓想歡樂的人歡樂到淋漓盡致。
“油炸餅”奧地利傳統稱為Blattlen,意思是餅的形狀薄薄的如葉片。
油炸餅在奧地利現在已經不多見,如果真的要看奧地利舊時代的傳統食物,可能就要到傳統的農夫市集裡才有機會見到,這是早期農夫們最喜歡的點心也稱為 Bauernkrapfen。
如果想知道這油炸餅的滋味可以參考甜甜圈Krapfen,它們基本的做法是一樣的,只是再口味上油炸餅的甜度沒有甜甜圈那麼高,味道比較純僕。
大麥町告訴我小時候,每一週外婆都會炸一次“油炸餅”,物資艱難的時候這種香噴噴的食物是最受歡迎的了。
現在的甜甜圈是將果醬包在麵團裡炸,或是炸好之後將果醬擠到甜甜圈中心,而油炸餅的吃法則是將炸好的餅夾著果醬或是沾著果醬吃,由於油炸餅不甜有些人還用來沾肉汁(湯)吃。
總之不管怎麼吃,原則上不同形態的食物有其當時的生活背景,油炸餅雖然簡陋卻是在生活艱困時期陪著人們走過一段歲月,它的存在依然撫慰著一些人懷舊的心。
很久就想做這一到點心,今天心血來潮就炸上一些,讓大麥町回味一下兒時滋味。
這一份麵團非常的黏,要有一點耐心揉麵。操作手法跟我之前示範的法式牛奶麵包體一樣,其實不用手粉真的可以將麵團朔成型。
最後當麵團完成薄膜時還是會有一些沾黏,請:
第一 先將手上的麵渣搓乾淨,在手上沾一些麵粉保持手的乾爽。
第二 用刮板將沾黏在麵板上的麵團刮起收齊,在桌面上‘還有麵團上’抹上一些麵粉,不要太多清爽不沾就好,這時妳會覺得麵團不在黏在桌面或是手上,接下來輕輕的將麵團整形成圓形就完成了。
如過揉麵團沒問題就直接所有操作動作了~
麵團材料 可做約12個
(A)
中筋麵粉.....500g (WeizenmehlType 550)
新鮮酵母.....30g
溫牛奶.....250ml
雞蛋......2粒
糖.....60g
室溫奶油......60g
鹽.....1小撮
檸檬皮末....些許
(B)
糖粉.......適量
(C)
炸油......1L
做法
1.將麵團材料揉成光滑麵團,直接分割成12個(@約81g)整形滾圓。
2.桌面撒粉防毛巾覆蓋分割滾圓的麵團,置於室溫發酵1小時。
熱油鍋 160℃ 維持在中小火 電爐總火力 12個刻度 大約維持在7~8刻度
◎油炸當中油溫依然會持續上揚,小心控制!火力太強餅容易外觀過火,內部不熟。火力太弱麵團容易太油膩。
3.整形
將發酵完成的麵團中央部位以大拇指壓扁,壓扁之後....以雙手拇指將麵團邊緣留約1~2cm厚度,中央部位小心拉薄攤開,形成中央薄‘邊緣厚的圓形麵餅,傳統的油炸餅拉得很寬,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決定拉多寬。
正確發酵之後的麵團應該很有彈性容易朔形,經過拉扯呈現透明的薄的麵皮也不容易破損。
4.油鍋加熱溫度不要太高保持160度c的油溫,將發酵後的麵餅上一面貼向油放入油鍋,蓋上鍋蓋炸至金黃一面2分鐘.......,掀開鍋蓋翻面再炸1.5分鐘(第2面不用蓋蓋)共約3~4分鐘至兩面金黃即可撈起瀝乾油。
(這是薄的油炸餅,時間可能會因為餅的厚度需要調整)
5再油炸餅上灑上糖粉趁熱享用。
油炸時間!
麵團厚薄關係到時間長短,薄時間短,厚時間延長所以火候控制很重要。
如果你沒有溫度計測油溫則大約判斷方式
試油溫動作~第一將竹筷子放入油鍋中央接觸鍋底,如果快速又有許多小氣泡往上竄油溫就差不多可以,當然如果你有電子溫度計則更好。
可以 先試炸一個之後,測試每一面需要炸上色的時間,必須是整個麵團需要熟成的時間,大約時間確定之後再依此類推失誤較低,我都會準備一個計時器在旁邊控制油炸時間。
測試方式:
先放入一個麵團蓋上鍋蓋,炸約1分鐘左右可以稍微掀開鍋蓋檢視油炸麵團的底部上色,這時候應該麵團上端有些許膨脹,檢視的顏色很淡可以持續再炸ㄉ2分鐘及表示火力ok,如 果才炸1分鐘上色已經金黃表示火力有些強,將火苗轉小,等炸的時間到~第一面顏色金黃之後,再翻面炸另外一面炸的時間兩面約共4~6分鐘(視麵團的厚度)。
歐洲麵包種類繁多,但是在奧地利銷售量最高的還是含黑麥的鄉村麵包。
說起來『黑麥麵包』可以算是這裡的主食,與馬鈴薯同等重要的主食之一。
奧地利的鄉村麵包,以黑麥麵粉在麵包中佔有的比例高低製作成不同口感。
在奧地利的鄉村許多農家都有自己的黑麥麵包配方比例,如果你想問農婦麵包的配方,那絕對問不出一個精準的數量,因為家庭人口多每隔一天就烘培一次,製作麵包機率高的完全不用秤量,憑的就是手指尖的觸覺與大概。
奧地利人吃東西單純不花俏,一種麵包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代表,傳承幾代的做法與口味。
食物對此地人來說吃的飽,吃的習慣就好,喜歡就不需要其他的取代,生活的單純無過度的慾望就是生活。
農村家庭的麵包製作每次揉完麵團,總會留下一塊做麵種,幾十年下來這老麵種還可稱得上是古老的歷史,所以不想自己做麵種,只要到鄰居老太太那裡問上一塊即可。
奧地利家庭製的鄉村麵包為何好吃?就是好吃在那傳承幾十年的老麵種,那種用錢買不到以終生的情感釀製老麵種的風味。
這一款黑麥麵包裸麥佔總 57% 由於沒有加酸麵種所以不帶酸。
麵包外殼酥脆,內部質感很像中式饅頭一般有彈性,結實濕潤。非常適合塗抹奶油或是搭配起士或是鹹培根之類。
這一款麵團的發酵時間、溫度是依照我自己烘培的經驗來製作,提供參考。
麵包在製作過程我觀察的是溫度還有時間的安排,如果麵團要放久一點才製作,發酵溫度保持低於20度~時間放的越長溫度就越低,最低約5度c。
送入烘培之前....最後發酵的時間則要在一定的發酵溫度26~30度c,還有發酵時間依據經驗來判斷,需要60或是90分鐘。最後發酵麵團的膨脹度約麵團之2倍即可。
材料 長形麵包一個
A 中種麵糰材料:
高筋麵粉Weizenmehl.....300g (Type 550)
新鮮酵母Hefe.......15g (速發酵母5~7g)
水Wasser...........168g
鹽Salz.....3g
B 主麵糰材料:
中種麵糰.....全部
裸麥麵粉Roggenmehl.....400g (Type 960)
鹽Salz.............10g
糖Zucker......25g
水Wasser.....220ml
做法
1.將中種麵團揉勻成光滑麵團,覆蓋上保鮮膜靜置於室溫20℃......5小時。
2.將1.的中種麵團與主麵團混合均勻,揉成完成麵團覆蓋保鮮膜至於室溫20℃......5小時。
3.將麵團移到工作台上,以摺疊方式將麵團收口成圓形,覆蓋保鮮膜.......鬆弛15分鐘。
4.將麵團整形成一長形麵團,放置於鋪上烤紙的烤盤上,覆蓋上乾淨毛巾進行......最後發酵90分鐘(室溫26℃~30℃)
烤箱預熱250℃
5.在烤箱預熱當中先放一杯滾水製作水蒸汽,當溫度到達時將烤盤送入烤箱...噴入水汽....關上烤箱烘烤5分鐘之後......將烤箱門打開取出水杯,關上烤箱門。
6.將烤箱溫度降低為220℃ 繼續烘烤25~30分鐘......至麵包呈現金黃。
7.將麵包移出烤箱放置架上冷卻。
這一款“牛角麵包”用的是“基本牛奶麵包體”得配方與操作手法。
製作這一款“牛角麵包”因為不夾任何得餡料,所以在麵團部份糖量比基本牛奶麵團配方增加,以提高甜度。
這是應孩子得要求,他喜歡甜味高的麵包,但不要餡料。
由於糖量增加所以麵團會更加濕黏,操作上只要你已經習慣基本牛奶體的操作,這一款你只需要一點心裡準備,知道麵團會很濕就沒有問題了,還是依然要提醒在摺疊得時候盡量不要加手粉,到最後完成擴展階段時要結束時,可以在手掌上拍一些粉協助麵團集中即可...注意的是雖然借助手粉可以讓麵團清爽,但是麵團內部還是濕黏不可以重壓,以免將麵團黏性又壓出來。
【麵包體材料】可以製作12個牛角麵包
全脂牛奶......250ml
新鮮酵母 ......15g (速發酵母2.5g)
中筋麵粉......500g(WeizenmehlType550)
室溫奶油.....60g
細白砂糖.....80g (extrafeiner Zucker)
鹽.....10g
全蛋.....2粒(L)
【作法】
1.牛奶麵包基本體 做法點入
2.麵糰準備與製作.....20分鐘
第一次基本發酵.....90分鐘
最後發酵.....50~60分鐘
烘烤....15分鐘
3.麵團整形:
將麵糰分割成均等12份麵團之後滾圓。表面覆蓋一乾淨毛巾以預防結皮。靜置鬆弛10分鐘。
將鬆弛後的麵團以手掌將麵團滾動搓成長水滴狀,也就是上頭尖底端部份圓。
然後再將麵團壓扁
以桿麵棍將麵糰底端圓形部分往兩側桿開橄寬,再將麵團橄長成一倒三角形。再三角形長邊的部位中央點以刮板切一刀裂口。
再將麵皮由底部切口的部未抓住三角兩邊的點,將麵團往尖端捲起使成牛角形。約捲5轉是最漂亮的紋路,捲到底時,將尖端放在捲好的麵皮底下壓住即可。
將整形後的牛角間隔排入烤盤中,覆蓋上毛巾進行最後醱酵約50~60分鐘左右,直到麵糰厚度膨脹到1倍大。
4.送入烤箱前在麵包上均勻噴上水氣。
烘烤溫度180℃
至於烤箱倒數第2層
烤完成移出烤箱......放置於網架上冷卻。
牛角麵包製作時是夜晚,燈光太暗所以沒有照相,下一次製作時在捕照操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