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  2010.1.22.



臘日和臘八粥的由來:(故事來自網路搜尋)


在中國古代,「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


它的意義,有人認為:「臘」是「合」的意思,臘祭就是合祭諸神;


也有人認為:「臘」是 獵」的意思,獵禽獸以便歲末祭祀祖先。




從前的臘日,並沒有一定的日期,大約在冬至後的第十三到三十五天之間,最晚也不會到除夕,大多在二十四節氣的小寒節氣內,落在農曆的十二月,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就稱為臘月。




農曆的十二月八日,是所謂的「臘日」。這一天,是佛祖得道成佛的日子,傳統上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在民間,吃了臘八粥以後,就開始忙過年了。


吃臘八粥的習俗據說傳自印度。相傳釋迦牟尼在未得道以前,曾經獨自坐在菩提樹下,靜觀思維,每日只吃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佛祖成道前所受的苦難,便在十二月八日這一天,吃粥以為紀念。



而中國自宋朝以後便開始普遍盛行起來,當時在民間有所謂「臘八日」,在臘月八日這天,每座寺廟都要準備「五味粥」敬拜佛祖,完後再分贈給善男信女,大家相信吃了五味粥便可以保佑身體健康。




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就曾大力提倡吃臘八粥,認為可以延年益壽。


過臘八節的習俗大約在清朝初期傳到臺灣,善男信女們都要到廟中去祭拜神明,並煮臘八粥讓全家人食用。



康熙皇帝時,曾賜給有功的臣子臘八粥,是一種恩寵,在民間,有些特別遵循古風的家庭,天沒亮就已經吃過臘八粥,古人煮臘八粥,每煮必定大鍋出爐,同時流下許多,吃個好幾頓,以表示「富貴有餘」。


因此用料豐富是臘八粥的最大特色,因此又有「七寶粥」、「五味粥」及「佛粥」的別稱。










我用了以下紅色部分煮成臘八粥


所有材料洗淨,豆類跟米分別洗淨泡水。

先煮豆類待半熟成之後,才加米跟其他材料煮,糖最後完成時再加入。




臘八粥是用乾果、豆類煮成的~


像花生、綠豆、紅豆、白果、紅棗黑棗、栗子、藕乾、松仁、薏米枸杞、桂圓、核桃仁、杏仁、蓮子、葡萄乾糯米、梗米之類,湊成八種,加上紅糖、白糖熬煮成粥。





這些食物在中醫的看法,大多具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暖身驅寒的功效,煮成粥後易於消化,適合嚴冬寒冷季節食用。


臺灣的臘八粥,本來只有甜的一種,後來有一種以肉片、木耳、蝦仁….為材料煮成的鹹粥,兩種都很好吃。


臘八時節吃臘八粥,除了延續祖先的傳統以外,對健康也有幫助!






台北醫院中醫科提供臘八粥的製法


【材料】


糯米+栗........1杯


紅棗........15個
松子.......20個
核桃......6個
蜜連子.......30個
水......7杯
糖.......4大匙


【作法】


紅棗、栗子洗淨,糯米洗淨浸泡30分鐘,加7杯水及各式乾果小火熬,煮1小時,煮好前15分鐘,在放入連子及糖至熟軟附註材料以五穀雜糧為主,加些豆類、乾果類,種類愈多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麥町太太 的頭像
    大麥町太太

    我家在阿爾卑斯山 Alpenleben

    大麥町太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