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RAZ(格拉茲)Steiermark(史泰爾馬克)州的首都,奧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位於阿爾卑斯山的東端,Mur(墨爾)河 流貫市中心形成美麗的城市。



(麥當勞)



步出月台進入GRAZ(格拉茲)火車站的大廳,中庭3層樓挑高的圓拱型的屋頂,佔滿了牆壁強烈火紅及抽象的壁畫,緊緊的抓住了我的目光,這第一印象讓人對尚未進入GRAZ(格拉茲)這個城市,已經有了一種莫明的期待,與驚豔。


在車站的大廳有一售票處,寬廣的空間簡潔有序,搜尋架上提供的市區旅遊資訊,竟然發現有中文簡介雖然是簡體字,但是也很高興中文終於踏入國際旅遊市場,記得以往各國的光觀區亞洲的文字只有日文介紹,廣大的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價值比不上日本,驅勢在變~由一本旅遊小冊看出倪端。


 



由於抵達時間是中午的11:35分正好用餐時間,反正跨出車站東南、西北也搞不清不如先找個地方坐下,閱讀市區導覽簡介手冊找到第一目標再出發。


由於先前對GRAZ(格拉茲)已經有初步的認識,所以決定相當容易,為了節約時間在速食餐館點選餐後速戰速決,選定第一個目標點是在Mur(墨爾)河岸邊的明顯目標 Kunsthaus(藝術中心)。


出了車站右手邊就是市區的電車停靠起點,許多的車號都可以到達目的地,GRAZ(格拉茲)的市區觀光點又幾乎集中於Mur墨爾河畔。


所以在觀光時一個點接著一個點的造訪,時間上掌握的相當容易,最後逛下來似乎沒什麼遺憾,在導覽手冊上特別介紹的重點都走訪到,唯一的是稍微市區之外的可能就要安排至下一趟Graz(格拉茲)之行時的重點,到時真的就需要開車來會比較方便。



(市區電車 ,每一輛都有不同有趣的圖案,川梭於市區也是一種景觀)


市區電車大人票價€1.7 小孩免費,由火車站到Kunsthausu(藝術中心)總共經過5-6站就到了,所以體力夠的人想要由火車站採步行的方式也無不可。


Mur(墨爾)河的流貫將GRAZ(格拉茲),兩岸分隔成古老傳統城堡的老鐘樓與新式Kunsthaus(藝術中心)的先驅建築兩相對立,也因此成為GRAZ(格拉茲)的標誌。


Kunsthausu(藝術中心)這座獨具特色的建築由建築師仳德‧庫克(Peter Cook)和克林弗尼爾(Colin Fournier)設計。



建築外型相當特殊,不管是遠望或是由高空眺望,都宛如一隻巨大章魚腳的吸盤,潛伏再城市建築之中。


藝術中心的展覽每一段固定時間會更換主題。


這期的展覽主題:『中國歡迎你』


看這標題就知道這些東西是用來拐老外的,既然來了不管主題為何,最主要的是想參觀這棟建築的內部構造與展示。


Kunsthausu(藝術中心)票價成人€7學生票€3,進入展覽中心,必須將隨身物品寄放在置物室,並且室內禁止攝影,全部展覽樓層共三層。


說是『中國歡迎你』其實裡面展覽的除了一個寬廣的空間陳列杵立了一些巨大粉彩花瓶約250cm高,如果我的目測無誤的話?


再來一層樓就是幾間黑黑暗暗的區隔間,播放著中國的皮影戲影片、面無表情的勞動者在機械的廠房前面對著鏡頭的影片,影片中黃皮膚木訥的面孔不停的轉換著,背後的配音簡介著,敘述者,操著中國樣板的音調。


游走幾間暗室除了我與Shu-Kai之外參觀的人寥寥無幾,空曠黑暗的空間幾盞投射的走道燈,最多的只是聽到的放映機一直不斷重複的播放。


獨佔一個空間的人型蠟像,跟真人無兩樣,全部都是坐在輪椅上,垂垂老矣,空洞的眼神,無助的表情,冷漠的空間、緩慢移動著的電動輪椅、好像行屍走肉,這些蠟像由服飾與外在看起來像是之前赫赫風雲的權勢者,有西方有東方。


現場有解說服務員,可惜這麼深的學問不是我想研究的範圍,就算是解說人員告訴我,我想我還是不認識他們,又如何了解背後意思,整個感覺只是讓我想趕快離開這詭異的現場,就算我走錯了地方。


再到了頂層透明的玻璃窗,明亮的空間長長的走道,佈置著一株緊接著一株的芭蕉樹(樹膠製)。


宛如中國舊式宅院的羊腸小道,一個小小的拱橋,橋下佈滿著用宣紙捏成的皺糰鋪放著,代表著水,紙糰隨著底部的電動器,高高低低的起伏著,象徵水的波動,但是機器的聲貝突顯著粗糙,難不成也是另一種的表徵?


不懂?


兩邊緊挨著的牆上,張貼著白色的宣紙上面塗鴨著的一些凌亂的墨跡歪七扭八,沒有騷人墨客的優雅字跡,有的只是令人隱隱感覺些的不舒服,不要問我寫了些什麼?


看不懂!


泛黃的中文簡體舊報紙,斗大的驚聳的標題,泛黃帶著悲悽、冷靜被羈押的人犯大頭照片,帶著警示的文字,敘述著早期的叛亂者繩之以法、、、。


我不想一張張的剪貼看它個詳細,因為身在這個時代的我知道曾經發生的故事,那離我似乎遙遠又不遙遠的事件。


白色乾凅垂滴的燭油形成宛如凝固的噴泉瀑布,靜止不動讓人覺得與死亡的牽扯敘述著悲悽的故事。


看完這些展示有些沉重,藝術的表現與詮釋,他的設定與定位,不知這些是出至中國人藝術的手法?


想表現出中國的過去與現在?


還是老外眼中的中國?


歷史的悲痛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要僅記,但是在外國的展覽一定要將中國人內心的恐懼老是翻出來嗎?


我不喜歡老是要看到這些不堪的歷史,老是給外邦人士,固定的思考模式,中國人就是李小龍,中國人就是吃不能吃的,中國人就是壓抑、愚腐、專制、、、、。


在歐洲也有不堪的歷史,可是每個人講到那不可以說出名字的人,大家都很自動的禁聲,沒人喜歡挖糞。


這個藝術中心由一樓到三樓我可以說花不到15分鐘,導覽人員說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因為實在太快,所以我還特地在置置物室多坐了一些時間的停留才離開。


為什麼?


為了不給他人一種誤解吧。


Kunsthausu(藝術中心)的外型建築確實是一個特色,有吸引人進入的條件,跟著不同的展覽也許感受會不同,但是講真的整個內部建築設計沒有他的外表吸引人,我想以服務一般民眾它的機能是還可以。



走出Kunsthausu(藝術中心),溫暖的陽光是連續幾天的大雨之下最舒服的天氣,過了墨爾河的橋,由橋墩上往下看是另一個景點墨爾島(Murinsel),這是另一個標誌性的建築是值『文化之都2003』之際建成的。


按照美國藝術家維德‧阿科德(Vito Acconci)的設計為一個游動的貝殼,由兩座小橋連接兩邊的河岸。



(墨爾河岸邊人工沙灘,下面是急竄的河水)



墨爾島上建有一個咖啡屋和一個露天劇場,既然是名建築師的設計,想當然所有的軟體部分也是一體設計,有現代感、簡潔帶些冷,卻不失友善的設計感。


我們到訪的這天似乎沒有特別的節目,有的祇是一些觀光客與享受陽光品味咖啡的遊客。


好奇的我礙於時間的匆促只能走馬看花一下,當然我也不忘的參觀一下這間咖啡廳,除了先進的建築之外是否有明亮高雅的化妝室。


可惜的是開放的空間來往的遊客,想要保持乾淨似乎很難,但是廁所內的設計真的像是如廁在外太空,Shu-Kai進去之後聽他說是用逃的出來,不過講真的深藍色的圓形狹小的空間黃色微弱的投射燈,不鏽鋼的馬桶,冷色系的設計帶些詭異,實在是讓無法久呆的空間。



(Mur墨爾島內部設計採全部藍色)



其實這兒除了夏日的黃昏,我也不了解為何有人可以坐在這樣的空間設計,雖然建築置於Mur(墨爾)河上,急促的水流帶來的涼意可以降低些溫度,但是建築本身大至上是由粗大的不鏽鋼鋼管及玻璃帷幕架構而成,而這些建材不是很容易吸熱嗎?


尤其是穿透波璃的陽光?光是想像我就有被陽光的焦聚穿射的感覺。


那麼冬天呢?


Mur(墨爾)河的寒氣更是不可能讓人呆在開放空間,或許冬天就不開放吧?


好奇!冬天時再一探究竟。(後續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麥町太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